1st day of school
full of students from all around the world..
happy to see all my frens, classmates are fine
met the bitch, he is fine.. and he said : again same class with this guy (me), can i change...
shit him..
ok, time table as usual, packed..n not finalize yet..
sit at plaza, saw hot gals around..
saw a fucking hot korean gal... omg.. was burning me tat time...fxxking HOT
ok. calm down...
did something good- helping people..
mayb im too kind..
helped a guy from china, to find his class and timetable..
notice that english is important and chinese as well...
secondly, help a malay guy outside the campus to speak to his boss who communicate well with him
im proud to be a malaysian chinese.. who can speak few languages..although are not good enough.
but its kind of awkward when they ask where come from, and i say im malaysian, they thought we migrate to here..or they thought we are malays..
dono what to say..
i have to share one article, about a chinese student who studying in china.
这篇文章是留学北京大学的 何灿浩 写的!!我也是转载!!~他是在中国的人人网(校内)也 就是仿facebook上发表的!
【请大家转载】在校内发了第一篇过后,真没想到校内影响 力那么大,能传得那么广。于是,我突然有一个想法,想有 意识地运用校内的这种影响力,让大家更好地认识马来西亚 华人这个群体。当然,以下只是我个人的想法,只代表我个 人的立场。我的朋友,请帮忙转载,当帮我一个忙;大马同 胞,也请帮忙转载;不认识的朋友,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稍 有可取之处,也请帮忙转载~谢谢大家啊!
第一、尴尬的存在
场景1
当我刚到中国时,人们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总是:“你的汉语 怎么说得那么好啊?”紧接着“来到中国多说年了?”、“ 难道是从小学汉语吗?”
场景2
当时我和中文系的辩论队一起看01年的国际大专辩论赛决 赛,马来亚大学的三辩提到“日本军在南京大屠杀凌虐我中 华妇女”,有位同学问我“你们也提中华妇女吗?”
从我到中国以来,以上的情况遇上了无数遍,于是我很早就 想写一篇文章来告诉大家:马来西亚的华人是一个什么样的 存在。这个题目很大,我只能从我切身的体会和感受来写这 篇文章。
缘起
先用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历史背景来做开场白。1840以来 ,中国进入了一个动乱的时期。一方面,好些中国人想往外 逃窜;另一方面,西方列强想捉苦力到东南亚地区为他们服 务。于是,大量的中国人(尤其是福建、广东一带)就散布 到东南亚各个地区,其中就包括了马来西亚。
尴尬的存在
当人家问我“你的汉语怎么说得那么好啊?”这么一个简单 的问题时,我还真觉得这不是一句话就能解释的问题。最简 单的回答就是:“因为我祖先是中国人”,但是有人又会问 :“那么为什么好多印尼人就不会说汉语了呢?”问题的复 杂之处就在这里。
从迁居到马来西亚,我们的先贤就特别重视中文的教育,通 过私塾、宗祠等单位教授三字经、四书五经等教材,后来随 着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而改革。这个时期,我们的祖先基本 上还是以中国人自居,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就有二十九人是华 侨、抗日战争时期全体华侨出钱出力、著名的华侨陈嘉庚创 办厦大、集美大学。。。。。。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
后来,随着居住马来西亚日久,我们的命运渐渐在这片土地 上生了根。从马来西亚(大马)方面来看,我们开始更多地 关注大马的政治,与马来族、印度族联手争取从英国的殖民 统治中独立。从中国方面来看,周恩来总理提出:华侨应在 其居住地生根发芽。但是,不变的是:我们始终坚持自己的 母语教育。
在印尼,由于当地华侨没有组成统一的阵线,于是他们不能 拥有中文名字、不能庆祝农历新年;在中国人普遍认为完好 地传承了中华文化的新加坡,李光耀总理主动地消灭了中文 教育,关闭了新加坡唯一以中文为教学媒介的南洋大学,全 体人民学习英文,于是目前多数新加坡人的母语是英语。如 今,随着中国的崛起,中文的“经济”价值日益提高,许多 东南亚国家才掀起了“汉语热”。唯一的例外是马来西亚, 因为我们的先贤从头到尾就没有以“经济”作为考量,而是 从“民族文化”出发。
那么,难道马来西亚就没有遭遇当地政府的阻挠吗?有!而 且很大!马来西亚教育终极的目标是:以马来语为唯一的教 学媒介语,换言之,华语、淡米尔语的中小学迟早都得消灭 。60年代,大马政府规定:只有以马来语为教学媒介语的 学校才能获得政府的津贴,于是许多中文中学纷纷改制,变 为政府中学。这时,我们的先贤,以林连玉先生为代表,明 确地提出:学习母语是每个民族的天赋人权,即使不要一分 钱的津贴,我们也要办独立中学!
于是,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保留了下来,华小以及民办的独 立中学、学院形成完整的中文教育的体系,甚至创立了“全 马来西亚独立中学统一考试”,受全球各高校承认(除了马 来西亚的大学),我们基本上就是以这张文凭为基础考进北 大的。在这个过程中,多少先贤抛头颅、洒热血,林连玉先 生被褫夺公民权、好多人被大马政府关押、无数的民众以自 己的血汗钱支持独立中学。
但是,来到中国,没有人知道这一切。不止中国,我相信全 世界的人都不知道这一切,不知道被我们称为“族魂”的林 连玉,不知道马来西亚的华人用血、汗和泪水来争取母语教 育的权利。于是,中国的同学反过来问我们:“为什么你们 会说汉语?”时,我真觉得这是巨大的讽刺。
尤其,当中国同学问起我:“为什么你们也说‘中华妇女’ ?”时------尽管不理智------我还是立时火 了:“为什么日军侵袭时,马来西亚的华人要出钱出力?为 什么同一年发生缅甸风灾和四川大地震时,我们华人对后者 的捐款额要远远大于前者,我们难道就没有资格称自己为‘ 中华民族’吗?”
当我来到北大的图书馆文学图书时,看着满目的“美国文学 ”、“印度文学”。。。。。。当我看到“新加坡文学”, 而没看到“马来西亚文学”时,我更感到十分凄凉,以至于 讽刺。我们浴血抗战,创建了一套完整的中文教育体系,有 完整的“马华文学”,而这一切在中华文化的发源地--- ---中国是得不到承认的。反倒是曾经废除过南大的新加 坡,由于其更为强大的国势,反而被认为是在海外完整地传 承了中华文化的国家。
“尴尬”之处就在于此:努力地捍卫中华文化,不为马来西 亚政府承认,亦不为世人所知,里外不是人。这就是马来西 亚华人第一种存在:尴尬的存在。
第二、独立的存在
独立的存在,另一个说法是孤立的存在。“马来西亚华人” 这个词儿意味着:我们是马来西亚人,但不是马来人(中国 朋友最大的误会~囧);我们是华人,但不是中国人。于是 ,一种特殊的群体和文化产生了,独立于世界之林。
我们跟其他马来西亚人(例如马来人、印度人)的差别很明 显,黄皮肤在一片黑色的人海之中额外显眼,不同的语言、 不同的文化。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相处得十分融洽-- -----马来人其实真的是很好相处的,什么种族冲突全 是政府搞出来的-------整个群体都受到马来族极大 的影响,这就铸成了我们好多的共同点,而与他们的这些共 同点恰恰就是我们和中国人的相异之处。
最明显的差异就是口头表达。首先是口音,我朋友总说:“ 看你的时候一点都不像外国人,但你一说话我们就马上知道 了。”在辩论赛场上时,我的一口马来腔更是显得极为突兀 。所谓马来西亚口音,大概就是广东腔+福建腔,翘舌少、 轻声较少(个人认为)、没有儿化、语调趋平。其次是词汇 ,以中文词汇为主体,再加上各种方言、马来语、英语的词 汇,各种语气词“啦”、“咯”、“哄”层出不穷。大家有 兴趣的话,可以去百度打“马来西亚VS中国”,马上就能 找到许多具体的例子。
但是,我以为:更深层的差距不在嘴巴,而在脑子里。有一 次,中文系的徐艺峰师兄领着我们留学生辩论队讨论一个辩 题,他最感叹的就是:“如果是跟中国学生讨论,第三个衡 量标准一定是‘何者更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建设’。”看看中 国同学的课就知道,什么思修、毛概、邓小平思想、军事理 论,这些似乎都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很远。冷战时期资本主义 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分家就决定了我们意识形态上的不同 。
撇开这个问题不谈,即使同样都继承了中华文化,两地的继 承也是有所不同的。在这里,大部分的人都信仰“无神论” 。但是,我们那里好多人都还信仰观十八罗汉、观音娘娘、 关公、济公、齐天大圣等,不一而足。不止大量的神庙,我 们还保留了大量的宗祠、会馆,并且还在华人社区发挥着一 定的作用。由于我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还算有一定的了解, 以上这些还不足以让我惊讶,真正让我吃惊的是中国风气的 开放。校内校外,情侣相拥亲吻的情况无所不在,这还真不 是我想象中的中国。当然,我们那里也有很开放的人,但是 可以肯定的是:马来西亚的华人普遍上要比中国人保守得多 (嗯~至少跟我的家乡相比)。
此外,许多大马华人一致公认的是:中国学生真的很多“学 术牛人”,大体上比我们那儿的人要勤劳的多。中国人多竞 争大,我所认识的每位同学一个个都是从高考的腥风血雨中 杀出来的英雄豪杰,他们那股永不言倦的冲劲着实让我们折 服。相较而言,马来西亚人则比较慵懒,更倾向于做自己喜 欢的事、享受自己的人生。因此,我们玩起来比较放浪形骸 ,比较不顾形象,大声吵、大声笑、大声闹。
既不是马来人,也不是中国人,我们仿佛就是另一种程度上 的混血儿,所以或许我们有点孤单。但是,这或许就是我们 独特的优势:既传承了悠久的中华文化,又成长在一个相对 宽松自由的舆论环境,想法更自由、更多元。所以,即使我 们这个群体在世界上似乎很孤立,但如果让我有机会选择, 我仍然愿意出生在马来西亚,当马来西亚的华人。
第三、悲壮的存在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句俗语在马来 西亚人身上得到绝佳的体现。在过去,马来人、华人、印度 人曾经联手争取了国家的独立;但是,随着马来人逐渐独掌 大权(再注:对马来人的抨击仅限政治人物),华人、印度 人的地位也日渐衰弱。首先,马来语成了唯一的官方语言。 再来,马来西亚教育的最终目标定为:“使马来语成为唯一 的教学媒介语”。
但是,最大的转折点是六、七十年代的“五·一三事件”。 由于华人比较刻苦耐劳,比其他的民族来得富有,无形中造 成了民族间的矛盾。出于权力斗争的目的,政治人物鼓动马 来人屠杀华人。于是,第二任首相敦拉萨借此宣布国家进入 “紧急状态”,顺势上台,颁布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法令。在 经济上,每家公司都至少要雇用30%的土著(其实就是马 来人和其他极少部分的少数民族);在教育上,大学也实施 固打制,要保留一定的份额给土著。此外,对中文教育的打 压更是变本加厉,影响力最大的就是改制事件,即不以马来 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政府中学都领不到政府一分钱的津贴 。
打压归打压,但是马来西亚华人依然在暴风雨中茁壮成长。 如第一篇所述,我们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中文教育,各领域 人才辈出。大家熟知的梁静茹、曹格、光亮皆是马来西亚华 人;大家现在人手一支的U盘是马来西亚的潘建忠发明的; 在华语辩论界上,马来西亚以其犀利的辩风在世界上占有一 席之地;如今,马来西亚的十大首富中也大部分是华人。
但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很可悲的现实。大马华人自 己创办的独立中学培养了无数英才那又怎样?全世界大部分 高等学府都承认我们的统考文凭时,唯有马来西亚政府不承 认!马来亚大学在辩坛创出赫赫威名那又怎样?在政府控制 下的马来亚大学还曾经试图禁止马大的辩手参赛!梁静茹、 潘建忠等辈就更加可悲了,许多人都以为他们是台湾人!潘 建忠自己就说过:“如果我留在马来西亚,不可能会有今天 的成就。”因为在马来西亚,华人发展的空间有限,报国无 门又无法自我实现,不出国发展还能怎样?
于是,马来西亚的华人成长是成长了,可是那跟政府什么毛 关系都没有。因为我们政府很慷慨,在全世界都在争夺人才 时,我们政府眼看马来西亚出现人才外流的滚滚洪流仍然可 以视而不见!在马来西亚大力提倡向外吸纳人才时,去看看 ,有多少马来西亚的人才在新加坡工作!有一次,我们国家 的首相到新加坡访问,探访一间医院时,竟然有一半以上的 人用马来语跟他致敬!这是何等的讽刺!
我原本把第三篇命名为“令人骄傲的存在”,可是后来改成 了“悲壮”。的确,我们有很傲人的成就。可是,在我们有 心报效祖国时,却只能被不公平的政策拒之国门。马来西亚 那么一块宝地,没有天灾、资源丰富、文化多样,又居于世 界要冲,如果真的有英明的政府,摇身变为世界强国绝非难 事!反观新加坡,没有什么自然资源,又是弹丸之地,可是 ,现在我们只有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国家成了新加坡的腹地, 眼看着从马来西亚分离出去的新加坡一天比一天强大!这种 感觉真的很复杂,真的很难以言喻!
谓之“悲壮”,我想应该甚为贴切。
后记
可能很多人很意外,我从小时候开始就自认为自己是个中国 人。从小读的书就是《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杨家将》、《岳飞传》。影响我一生最大的一套书大 概就是一套三十本的中国历史漫画图集。在我小小脑海中, 出现的总是滚滚的黄土和快马飞驰的勇将。长大了一点,看 过《中国人史纲》、《中国寓言》,偶尔会翻翻《唐诗三百 首》。
那时,我真的自认为我是中国人,我的文化之根和这里的人 是联系在一起的。
于是,我的梦想就是回归中国。英文我认为不重要,因为我 要去中国,从没认真学;马文我更是碰都不碰,甚至常以考 不好马来文自嘲。可以说,我很偏执。我只有认为有必要的 东西我才会认真去学。到了高二,我的国际视野才宽广到足 以让我理解英文的重要性,我从那时开始才急起直追,算是 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绝没到“好”的程度。但是,马来 文,我始终不愿意去学习,在统考中马文拿了惨兮兮的“B 6”还常拿去说嘴。
去年9月,我来到了中国,就读于中国最好的大学,学习着 自己最想念的中文系,一切看起来都像梦想成真。但是,来 到了这里,我才第一次深刻地体会到:我是马来西亚人。我 才第一次感觉到:我有可能是爱国的。在祖国成长的每一部 分,不管是口音、思维等,都在我的生命里留下不可磨灭的 痕迹。即使我可能算是马来西亚里最中国的一小撮人,即使 我跟很多中国同学相处得不错,但是我仍然能深刻地体会到 我们的不同之处。不管怎么样,在中国,只要是外国人,就 真的只是外国人。
那么我到底该何去何从?这是我一整个学期都在思考的问题 。在迷茫中,在摸索中,我才会写出上面的三篇文章,试图 找到马来西亚华人的定位,试图找到自己的定位,然后决定 自己以后要到哪里发展。我个人认为,不管是留在中国还是 去到西方,就注定了只能收到单方面的信息,很难认清这个 世界的真相。此外,留在中国,或许就只能是成为一个尴尬 、孤立的个体。去到西方国家,那更是彻底地孤立,存活在 一堆思维截然不同的陌生人之中,甚至还可能面临他们的排 斥。
可能,我仍然会回去马来西亚,即使我们目前仍然要活在打 压之中,即使要存活在一个难以实现自我的空间。但是,我 或许可以用手中的一票继续给国阵施加那千万分之一的压力 ,做自己想做的事,做一个开心的人。即使薪水不高,即使 物质生活不丰裕,即使很难真正地实现自我,但是只要能在 自己最熟悉的家乡、跟喜欢的人在一起,幸福或许就那么简 单不是吗?
【请大家转载】在校内发了第一篇过后,真没想到校内影响
第一、尴尬的存在
场景1
当我刚到中国时,人们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总是:“你的汉语
场景2
当时我和中文系的辩论队一起看01年的国际大专辩论赛决
从我到中国以来,以上的情况遇上了无数遍,于是我很早就
缘起
先用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历史背景来做开场白。1840以来
尴尬的存在
当人家问我“你的汉语怎么说得那么好啊?”这么一个简单
从迁居到马来西亚,我们的先贤就特别重视中文的教育,通
后来,随着居住马来西亚日久,我们的命运渐渐在这片土地
在印尼,由于当地华侨没有组成统一的阵线,于是他们不能
那么,难道马来西亚就没有遭遇当地政府的阻挠吗?有!而
于是,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保留了下来,华小以及民办的独
但是,来到中国,没有人知道这一切。不止中国,我相信全
尤其,当中国同学问起我:“为什么你们也说‘中华妇女’
当我来到北大的图书馆文学图书时,看着满目的“美国文学
“尴尬”之处就在于此:努力地捍卫中华文化,不为马来西
第二、独立的存在
独立的存在,另一个说法是孤立的存在。“马来西亚华人”
我们跟其他马来西亚人(例如马来人、印度人)的差别很明
最明显的差异就是口头表达。首先是口音,我朋友总说:“
但是,我以为:更深层的差距不在嘴巴,而在脑子里。有一
撇开这个问题不谈,即使同样都继承了中华文化,两地的继
此外,许多大马华人一致公认的是:中国学生真的很多“学
既不是马来人,也不是中国人,我们仿佛就是另一种程度上
第三、悲壮的存在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句俗语在马来
但是,最大的转折点是六、七十年代的“五·一三事件”。
打压归打压,但是马来西亚华人依然在暴风雨中茁壮成长。
但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很可悲的现实。大马华人自
于是,马来西亚的华人成长是成长了,可是那跟政府什么毛
我原本把第三篇命名为“令人骄傲的存在”,可是后来改成
谓之“悲壮”,我想应该甚为贴切。
后记
可能很多人很意外,我从小时候开始就自认为自己是个中国
那时,我真的自认为我是中国人,我的文化之根和这里的人
于是,我的梦想就是回归中国。英文我认为不重要,因为我
去年9月,我来到了中国,就读于中国最好的大学,学习着
那么我到底该何去何从?这是我一整个学期都在思考的问题
可能,我仍然会回去马来西亚,即使我们目前仍然要活在打
who's the guy/bitch u saying? sounds interesting. mwahah. * geh po*
ReplyDeleteoh. secondary school fren but studying with u now? sticking with u huh. XD
ReplyDelete